欢迎访问太平洋财富网  今天是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全球股市

热门搜索:概念股金融股票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金

我所经历的“投资骗局”,现在还有很多人中招!

最近上新了一部电视剧《新生》,讲述了一个关乎人性的罗生门故事,以一场葬礼开篇,五个不相识的人在白马别墅相聚,被逼讲述自己与“死者”认识的过程,从煤老板、精英金融男到女大学生、女白领,他们都被同一个人骗过,恨得牙痒痒。我按图索骥,找到了这本小说《费可的晚宴》,内容不长,将近7万字,读下来真的感慨:你不是不会被骗,只有没有遇到适合你的骗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贪念与弱点,他们在讲述过程时,往往是站在自己角度上去讲,会隐藏一些事实,甚至去捏造谎言,但骗局的开始往往源于自己有所图。费可会洞悉他人的弱点,把握他人的欲望和诉求,操纵他人的心理,进而实现自己的目的。这让我联想到我们在投资过程中的非理性行为,我们总说身边人、新闻、大佬等各种各样的“市场噪音”,影响了自己的投资行为,但是有没有可能是自己更想赚到快钱,这何尝不是一种自我设下的“骗局”,只要存在市场,就会存在非理性投资者,我们要尽可能去识别破解非理性行为。

一、煤老板的骗局

——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在1957年提出来的,是指当个体的行为与态度不一致时出现的一种令人不愉快的动机状态。个体为了克服这种不愉快的感觉,需要进行“认知不一致”的“校正”。

比如:我们经常说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想得到葡萄”的愿望和“吃不到葡萄”的现实发生了冲突,由此带来的失调感,于是一些吃不到葡萄的人改变自己的认知,宣告众人,“葡萄是酸的,我才不想吃呢”。煤老板一开始是不同意自己的女儿与穷小子费可结婚的,但通过多方面对费可的考察,同时费可的父亲是国土资源部的副部级领导对煤老板有用,加之煤矿因资质问题受到影响,费可帮助煤老板做其他投资赚到了些钱,即便其女儿察觉不对,劝说煤老板管好自己的钱时,煤老板也不再听劝,继续加大投资使其行为和认知一致,相信费可能为他赚更多钱,随即4千万资金被骗。

这跟我们做基金投资是一样的,我之前在配置基金的时候,经过了反复的对比和分析之后,买了一只基金,后面发现这只基金表现不好,但舍不得割肉,我觉得自己千挑万选的怎么可能这么差。所以宁可选择不去看这只基金的表现也不愿意去调仓或者赎回,这就让“相信买入”与“卖出的动作”产生了失调感。所以很多投资者买的爆款基金,哪怕表现得不好,其自己也在努力的证明这只基金还不错啊,还在想它有机会会涨回来的。

当然,这种卖赢持亏的行为也是有数据证明的,从近五年数据来看,0-20%的收益区间内有44.64%的赎回,在0-10%的收益区间有33.95%的赎回,也就是说,很大比例的投资者面对账户中基金的盈利,常常拿不住,想要落袋为安。但在-10%以上的亏损区间只有4.06%的赎回,在-50%以上的亏损区间赎回的仅有0.11%,面对账户的大幅亏损时,大部分投资者选择了继续持有,继续亏!(数据来源:2022年公募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

二、金融男的骗局

——过度自信

马尔科姆·福布斯曾说:许多人总是高估自己没有的能力,而低估自己已有的能力。故事里精明的金融男也不例外。程昊是大型券商的投行部总监,在飞机上偶遇费可,由于都在金融行业工作,二者也就日渐熟络了起来。在期间,程昊凭借工作关系,拿到一手信息,经常对费可说目前哪家公司股票将会上涨,值得买入,劝说费可趁机投资,确实也赚到了一些钱,但实在太少,程昊觉得浪费了机会,随即二人合谋,程昊将自己的钱给费可,利用费可的账户进行炒股。

一方面,账号和密码分开,由程昊个人管理,同时他也经常检查费可是否有登录。另一方面,出于对金钱的敏感,程昊一开始也是拿出少量的钱来炒,可以说是非常谨慎了。但终究是你贪图利息,人家图你的本金,随着信任度的提升,程昊想赚取更多收益,就将自己全部资金投入炒股,费可即刻卷走,导致程昊血本无归。

我想不少投资者也曾经历过过度自信的自我骗局,我在大学的时候初次开始投资基金,一开始就赚到了钱,随即自信心爆棚,加大资金投入,结果惨败,损失不少。当然,后面还有,通过对基金的学习和了解,我感觉自己又行了,天天关注国家政策,政府动向等,好像自己掌握了不得了的消息,买的基金肯定行,结果可想而知。

过度自信的基本表现可以概括为,一个人毫无根据地仅凭自己的直觉进行推理和判断并以自身的认知能力来行事,我们对某一情况掌握的信息越多,但并不意味着能判断得越准确,但很多投资者错误地将信息的数量等同于信息的质量,由此增加了自我的自信心,进而导致情绪化行为,过度的冒险行为。

三、如何破局?

1. 行为改变态度

要克服认知失调带来的负面影响,就需要我们立即承认当下存在错误认知。比如我当初虽然是千挑万选的基金,但在后续的行情中表现极为不佳,那么我就需要去直面,去做基金健诊,看看是否基金经理风格飘逸了或者换了基金经理了,又或者是否存在周期性问题等等,如果这只基金只是短期业绩下滑,而长期业绩表现比较好,也没出现什么大问题,不妨可以让自己放下心,再持有一段时间。如果健诊发现基金确实有问题或者自己以前的判断原本就是错误的,那么及时调整。通过采取理性的行动,进而消除我们内心的不安感,而不是为了认可以前的自我而使得自己的投资行为变形。

2. 关注过程,做好复盘

牛市行情好,误认为是自己投资技术好,而熊市亏了钱,则认为是自己运气差,这就是过度自信,认为成功源于自己太厉害,而失败却归于其他因素。在2019年-2021年那波牛市中,我有个朋友的表现如出一撤,当时新能源非常的火热,前期没有买入,后期看涨得太好就赶紧买了一些,确实赚到了钱,而且买的其他几只基金也都涨得不错,内心觉得自己比较牛,后来也就跟众多基民朋友一样,追涨,在高点买入了更多,投入了更多资金,随即行情急转直下。

很多时候,我们投资了一些基金,赚到了一些钱,自信心上头了,就容易频繁交易,全然不顾市场风险,追涨杀跌。我们要做的就是投资前,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不要看到别人买什么就买什么,不要看到什么火就买什么,要结合个人的风险偏好和资金情况。投资决策时,不要非黑即白,只想着买或者不买、卖或者不卖等,我们可以更加均衡,采取分批买/卖、分时买/卖,多一种选择。投资决策后,及时复盘,给自己一定的容错率,及时调整。

总的来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我们作为普通投资者,在投资中产生非理性行为也是非常正常的,但我们经历过的这些“骗局”、“大坑”,是让我们长记性的,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陷进去,不要因为自己判断的失误或者过度自信,而不去面对、复盘投资行为。财富增加会让我们过度自信,但过度自信不一定会增加财富,风险与回报都是相伴相生,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关注自己风险承受能力以及投资认知能力,时刻保持谨慎,不断反思错误的点,及时做好调头准备。

累计销售突破1000册的内刊,助你扎根生长私信小助理可领取隐藏优惠(微信:jiusijun2020)。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太平洋财富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